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3-01-09 11:55 来源:未知 点击:
2020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2012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2011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2010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2019青岛大学毕业证样本
青島大學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青島,承載著青島這座城市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學校辦學起源於1909年創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百十年來,學校始終踐行“教授高深學問,養成碩學閎才,應國家之需要”的辦學宗旨,薪火相傳,砥礪奮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30余萬各類人才,湧現出壹批又壹批學術精英、治國棟梁和行業翹楚,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大學,山東省與青島市共建高校,建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華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壹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第壹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教育部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性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學校有浮山校區、金家嶺校區、松山校區三個校區,占地2655畝,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8億元,館藏圖書406萬冊,電子圖書140萬冊。主辦7種學術期刊。
 
學校設有36個學院和醫學部,101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理學、工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現有10個博士後流動站,13個壹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專業學位類型2種(涵蓋18個培養領域);38個壹級學科碩士點,碩士專業學位類型28種(涵蓋81個培養領域)。擁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0個,山東省壹流學科8個;臨床醫學、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8個學科進入科睿唯安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系統科學和紡織科學與工程2個壹級學科進入教育部全國壹級學科排名前十名。7個學科入圍2019年軟科世界壹流學科排行榜,列全國90位。25個學科進入軟科中國最好學科名單,列全國65位,系統科學進入全國第3位。6個學科進入USNews2020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列全國59位。
 
學校現有在校生4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600余人,本科生34000余人,留學生1700余人。教職工3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595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42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者775人。現有全職院士6人,外聘院士9人,長江學者8人,國家傑青11人,國家優青5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6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9人,泰山學者73人,省級教學名師17人。10人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2個。
 
學校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111”計劃),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壹流專業18個、省壹流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51門;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省級教學成果158項,省級教學團隊7個;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余個。
 
“十三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40項。發表SCI收錄論文8238篇,ESI高被引論文164篇。2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授權專利1300余項。在2019USNews最佳大學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國高校第82位,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中列全球第401-500位、全國高校第40-58位,首次躋身世界500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連續五年位列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百強,2018年列第69位,成為山東省上升勢頭最為顯著的醫院。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戰略,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82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關系,發展各類師生交流、聯合培養、合作科研項目200余個。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2所。近年來,在學校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青大人正肩負著新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學、守正、出奇”的校訓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內涵發展為核心,立足青島、融入青島、服務青島,在服務新舊動能轉換中求發展,在“雙壹流”建設中求突破,勇擔使命,奮發圖強,努力向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壹流大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