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

2023-01-09 12:04 来源:未知 点击:
2012武威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
武威職業學院位於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城市——武威,是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甘肅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甘肅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武威教育學院。2003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武威職業學院,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武威分校、武威財貿學校、武威師範學校(成立於1915年)、武威市旅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武威衛生學校(成立於1969年)先後並入學院。2018年甘肅省教育廳、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在學院聯合設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術學院”。
 
學院校園占地面積914畝,建築面積34.1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9026萬元,圖書館藏書56.65萬冊,電子圖書資源總量約16T。有各級各類註冊學生1636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31人、專科生11800人、中專生433人,繼續教育學生3796人。自建院以來,共培養畢業生50000余名,為甘肅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學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武威市文明單位。
 
學院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好。現有教職工854人(含附屬中醫醫院職工),有專任教師595人,其中:教授級職稱教師23人、副教授級職稱教師186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149人、教學名師16人、甘肅省名中醫5人、專業帶頭人91人、骨幹教師187人、“雙師型”教師469人、省級“園丁獎”5人、市級“園丁獎”10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12人。建立了400人組成的兼職教師資源庫,有外聘兼職教師283人。
 
學院專業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有全日制高職專科招生專業50個,建成國家級重點專業7個、國家級骨幹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骨幹專業4個、省級優質特色專業8個,形成了以工為主,以新能源和相關醫學類專業為特色,國家級重點專業為引領,文、經、農、藝等綜合發展的專業布局。有“三級甲等”附屬中醫醫院1家、生產性實訓基地5個、校內實訓室142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武威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1個、市級“創青春通用性眾創空間”1個、市級工程中心1個。
 
學院教學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豐碩。獲批省教育規劃項目29項、教育廳科研項目63項、科技廳科研項目6項、市級科研項目15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2項,申報技術成果轉化10項,創建科研平臺10個,出版《武威職教理論與實踐》92期。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98篇,出版專著85部、教材328本,獲得專利125項。教師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獎5項、甘肅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獲壹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4項。在2017年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上獲優秀案例1項,在2018年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上獲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果獎2項。
 
學院招生就業呈現兩旺局面。2019年全日制大專錄取4025人,報到3761人。擴招報名1340人,錄取939人。中專招生406人。近三年平均就業率達95%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滿意度達95%以上,85%以上的畢業生對就業崗位、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升職空間滿意。
 
學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成立校辦企業武威泰豐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成2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1所,已成為光伏扶貧基地和新能源類專業群生產性實訓基地。與江蘇順豐通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園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山東藍海集團共建校內烹飪實訓中心,在武威市實驗幼兒園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78家。
 
學院合作辦學持續加強。著力推進“中科低碳新能源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工作,為國家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項目建設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幹得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積極落實甘肅省與天津市簽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與天津職業大學簽訂《校院合作發展協議》,成立天津職業大學(西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開展全方位實質性合作,共同發展。委托同濟大學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對學院師資隊伍開展系統化培訓,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2019年在“壹帶壹路”沿線國家招收留學生5名。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合作發展為支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