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3-01-11 15:41 来源:未知 点击:
2018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2017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學(簡稱“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簡稱“HPU”)的前身——焦作路礦學堂,在黃河之濱、太行之陽的焦作誕生,成為我國第壹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學校歷經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簡稱“焦作礦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簡稱“JMI”)和焦作工學院(簡稱“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簡稱“JIT”)等重要歷史時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20世紀上半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礦泰鬥孫越崎、地質學家翁文灝和張仲魯、張清漣、張伯聲等眾多學者先後執校任教,引領學校承載起培養工礦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歷史責任,為民族工業振興、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特殊貢獻。歷經時艱形成的“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辦學精神和“明德任責”校訓、“好學力行”校風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著力拓寬學科專業領域,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層次,現已發展成為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特色高水平大學,致力於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紮實基礎、寬闊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校現有南校區(焦作市世紀路2001號)、北校區(焦作市解放中路142號)、西校區(焦作市建設西路55號)三個校區,占地面積4100余畝,建築面積140余萬平方米。設有22個教學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安全技術培訓中心);79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管、經、法、文、教、藝、醫九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人;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8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舉辦4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開展本科生校際2+2/4+2聯合培養項目,入選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學學生交流計劃”;建有電工電子、工程訓練中心等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含項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9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達23.5億元,紙質圖書339萬余冊,實現教學科研條件現代化。建成省級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示範基地和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擁有三座圖書館、兩所附屬醫院;萬兆校園網實現無線全覆蓋,建成私有雲平臺、信息門戶、壹站式服務大廳、高性能計算平臺等智慧校園基礎設施,榮獲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稱號,入選河南省首批“智慧校園建設試點高校”;建有壹座大型現代化體育館,運動場館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多次承辦CUBA、CUFA等大型體育賽事,是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學生公寓和食堂分別被評為河南省高校“示範性學生公寓”和“示範性學生食堂”。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壹支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3113人,其中高級職稱1076人,具有博士學位1078人。兩院院士14人(含雙聘),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和省骨幹教師等200余人,建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創新團隊46個。
 
學校工科優勢突出,安全、地礦學科特色鮮明,理學、經管、人文、醫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工程學、材料學、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進入5‰;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第三,為全省普通高校唯壹A類學科;礦業工程學科為“軟科世界壹流學科”河南省高校唯壹世界50強學科;建有4個省特色骨幹學科群、22個省壹級重點學科。建成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壹級學科博士點、21個壹級學科碩士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具有碩士學位推免權和開展本碩、碩博連讀資格,入選“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獲批全國工程專業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建有2個省級優秀研究生校外創新實踐基地。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建有國家級高校本科教學工程項目64項,其中國家級壹流專業6個、特色專業10個,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0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壹流課程、精品課程等17門;獲得101項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被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譽稱“小城辦大學的典範”。
 
學校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為國家安全生產、能源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與智力支撐。“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50余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45項,國家社科基金40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18.5億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6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SCI收錄論文3000余篇,“三報壹刊”、CSSCI來源期刊及SSCI收錄論文650篇;發明專利授權1455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連續二年位列河南省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十強”高校第二位,有效專利持有量2070項,居全國高校第89位。建成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人文社科基地等56個。深化校地、校企戰略合作,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已成為國家煤炭工業和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和安全培訓基地。
 
壹個多世紀以來,百年理工已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27萬繽紛桃李,造就了以張沛霖、李恒德、師昌緒、劉廣誌、傅恒誌、張鐵崗等院士為代表的壹大批傑出科學家、教育家,以武胡景、郭洪祥、陳學斌、鐘力生、尚海濤、李金明、王明義、宋德福、趙鐵錘、霍金花等為代表的壹大批省部級領導幹部,以楊建國、王祥喜、郭金剛、劉銀誌等為代表的眾多傑出企業家,以及壹大批市廳級地方黨政和高等學校領導幹部。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竭忠盡智,發光發熱,傳遞著母校的價值和情懷,成就著母校的光榮與夢想。
 
百年櫛風沐雨,世紀錦繡華章。站在振興百年理工新的起點上,全體理工人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傳承興學育人、強校報國的價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續寫無愧於新時代的壯麗詩篇,為早日建成國內壹流特色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