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2016广东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廣東工業大學是壹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並組建而成,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六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辦學理念,加強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推進內涵建設,辦學實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日益提升。2020年首次躋身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高校500強,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中國大陸高校34-50名,USNews2020世界大學工科排行榜內地排名第45位、世界排名第268位。
 
學校坐落於中國南方名城廣州,擁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番禺等多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3300余畝,環境優美。大學城校區突出工科特色優勢;東風路校區突出國際設計創意特色優勢;龍洞校區突出管理學、理學、社工服務特色優勢;番禺校區突出中外合作辦學特色優勢。
 
目前,學校共設有20個學院、4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省攀峰重點學科壹級學科4個、省優勢重點學科壹級學科6個、省特色重點學科二級學科5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13種,同時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信息、材料、化工四個學科為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學已進入1.6‰。學校現有本科專業81個,招生專業(類)46個。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6000多人,研究生近10000人,並招有不同層次的成人學歷教育學生、港澳臺生、國際學生,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集聚海內外創新人才,多模式構建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新行動計劃、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研究生優質生源“千苗計劃”、強師工程等重大戰略。近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學校高度重視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專任教師2000多人,擁有職稱自主評審權,其中正高級職稱400多人,副高級職稱約700人。先後推出“百人計劃”“青年百人計劃”“培英育才計劃”“教師出國研修計劃”等,師資實力日益雄厚。目前擁有全職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擁有“教育部高層次人才”、國家“傑青”、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國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國家級人才達100多人次,珠江學者、青年珠江學者、省“傑青”等省級人才100多人次、省部級“創新團隊”14個。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為學校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學校科研工作堅持頂天立地戰略,科研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學校建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發改委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及其他省級科研平臺70余個。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59位,立項經費突破億元;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立項經費近1億元。近五年來,學校以第壹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項,其中201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壹等獎12項,其中2019年獲教育部科技獎自然科學壹等獎1項、省科技壹等獎4項、省科技合作獎1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壹等獎4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6項,學校發明專利授權位列全國高校第31位。
 
 
 
學校不斷加強與產業深度融合,與地方政府和工業界聯合建立了“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佛山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惠州廣工大物聯網協同創新研究院”“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雲浮創新設計中心”“東源廣工大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多個跨學科協同創新平臺,推動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億元資助中心建設。學校致力於在高端裝備、智能制造、IC設計、工業設計、先進材料、環境生態、生物制藥、軟物質等多個領域構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促進產學研和協同創新取得實質性成果,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後與國(境)外150多所知名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學生培養、教學改革、師資培養、人才引進、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等多方面合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和科研工作國際化創造條件、提供良好平臺。學校高度重視服務國家“壹帶壹路”倡議,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支持“壹帶壹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與技術培訓。現有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1個、粵港澳離散制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1個,開辦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動畫專業1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國際班5個。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有家國情懷、有國際視野、有堅實基礎、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現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認證/評估通過15個、廣東省名牌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18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範課程)99門,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國家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3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4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擁有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8個、省教學名師16人。近五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壹等獎14項、二等獎21項。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校舍建築面積161萬余平方米,現有計算機15500臺套,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15.21億元,擁有藏書401.1萬冊、電子圖書237.04萬冊。
 
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通過壹系列創新政策和舉措,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生在全國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文化體育競賽中屢創佳績。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9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位居36位。2013-2019年,學校連續四屆捧得“挑戰杯”全國賽“優勝杯”,獲特等獎4項;2012-2018年,學校連續四屆奪得“創青春”全國賽金獎,其中2018年摘得金獎2項,並捧得“優勝杯”;2018年,第42屆ACM-ICPC全球總決賽總排名第32位、國內高校排名第8位;2017年,我校FSAE車隊獲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總成績第壹名;2018年,我校學生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壹等獎18項;2017-2018年,我校學生獲得德國RED DOT(紅點)設計大獎1項、德國IF DEGIGN TALENT AWARD 大獎4項;我校“北鬥”團隊、“QG工作室”獲評“小平科技創新團隊”,近五年有3名大學生分別獲得第七屆、第十屆、第十壹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學校男子籃球隊連續三年獲全國大超聯賽總冠軍,2011年獲第八屆亞洲大學籃球錦標賽冠軍;足球隊獲2018-2019CUFA全國大學生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男子校園組總冠軍,第24屆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超級組)獲男子單打冠軍,2019年中國大學生陽光體育遊泳比賽獲男子200米自由泳第壹名。近年來,學生在聲樂、器樂和舞蹈集體項目上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壹等獎、全國大學生素質教育藝術品牌金獎等50余項。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促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以工為主、與產業深度融合、極具創造活力的“特色鮮明、國內壹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