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自考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2014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自考毕业证样本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直屬的全國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正軍級編制。
學校位於中國的河南鄭州,創建於1999年4月[1] ,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合並組建而成。
截止2014年,學校共有四個校區(信息工程學院、測繪學院、電子技術學院、理學院),占地面積近4500畝,總建築面積110余萬平米。學校中心校區占地面積2500余畝,是總部命名的“園林式營院”、“文明衛生軍營”。
建校以來,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培養了2萬余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海軍上將、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兩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鄔江興、楊元喜、許其鳳、魏子卿、王任享、陳左寧,以及“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副總指揮沈榮駿院士、“神舟五號”飛船地面測控系統總師於誌堅、國家863計劃相關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郭雲飛等,是畢業學員中的傑出代表。
 
 
學校前身
 
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
1931年1月,由毛澤東、朱德共同發布《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後建立了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報務訓練班;(同一時期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後演變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949年3月,在張家口組建的"軍委工程學校"標誌著學院的正式創建。後來幾經搬遷,多次更改校名。
1978年,原工程技術學院的工程技術方面相關專業從洛陽搬到鄭州,組建新的工程技術學院。洛陽剩余部分現為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1986年6月,改稱信息工程學院。
1991年6月,江澤民主席為學院親筆題詞:“發揚嚴格勤奮團結獻身的校風,辦成有特色高水平的重點理工科軍事院校”。
大學合並成立後,曾一度分為“信息技術學院”、“信息安全學院”。後又合並。
解放軍測繪學院
1946年5月5日,經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批準在長春創建的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隸屬司令部作戰處建制。5月19日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隨總部撤離長春,遷至哈爾濱。8月1日正式開學。
1946年8月中旬遷至黑龍江省勃利縣。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後遷至沈陽。學校設大地、地形、制圖三個專業。
1950年1月中央軍委電令,將東北軍區地圖科及其所屬機構,即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從司令部作戰處建制改歸總參謀部建制,由東北軍區代管。
1950年9月學校按正規大學改建編制,開辦本科、專科和訓練班。
1952年,設置大地測量、航空測量、地形、制圖、政治教育、文理6個系,並接收了撤消後的中南、西南、華東測繪學校的學員。
1953年7月19日,中央軍委電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改為解放軍測繪學院,8月1日舉行了更名典禮。
1953年11月20日學院遷至北京市(現北京電影學院一帶)。
1954年增設軍師測繪主任專修班,並列編為速成系。
1959年4月海測系列入學院建制。
1963年海測系遷至浙江江山縣,與綜合系合編為海道測量系。
1966年1月海道測量系移交海軍。
1968年8月開始,學院大批教員、幹部被送住“五七”學校勞動。
1969年6月21日,學院被正式撤消。12月,軍委同意重新組建測繪學校,12日任命了學校領導幹部,成立了建校籌備小組。
1970年3月,籌備組由北京遷至武漢辦公。9月正式開學,編制實行校隊兩級,編3個部、9個科、7個隊,設大地、航內、航外、制圖4個專業,學制一年。
1973年開辦教師進修班。
1974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學校在鄭州選點建校,
1975年開辦了三年制大專班和二年制中專班。7月鄭州動工。
1976年恢復三級制,設天文大地測量系、航空攝影測量系和制圖系,科改為處、成立教研室,專業教研室和學員歸系建制。7月,學校由武漢遷至河南省鄭州市。
1978年1月12日,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恢復為測繪學院。
1981年7月增設測繪勤務系。學院設3個部,4個系,17個專業。
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
1947年8月,在河北平山縣創辦的中央機要訓練班。
1949年3月,中央軍委在張家口創辦機要通信幹部學校,該校第三部從事機要人員訓練。
1952年3月,訓練班第三部和東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訓練大隊重組,在長春組建機要青年幹部學校。此後,校名幾經更改,校址多次變遷。
1969年6月,由於十年動亂,學校被撤消。
1978年3月,在鄭州重新恢復組建,定名為"解放軍技術學校"。
1983年6月,改名為"電子技術學院"。
合並至今
 
1999年6月,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合並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3]
2辦學規模
編輯
 
院系設置
 
截止2014年,學校設立信息系統工程學院、地理空間信息學院、密碼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理學院、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等七個學院以及信息技術研究所。[3]
專業設置[4]
序號 學院 專業名稱
1 信息系統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1
2 通信工程
3 偵測工程
4 地理空間信息學院 測量工程
5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6 遙感科學與技術
7 作戰環境工程
8 密碼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2
9 密碼學
10 密碼裝備工程
11 電子工程2
12 管理工程
13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信息安全1
14 信息安全2
15 網絡工程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7 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 導航工程
18 電子工程1
19 測控技術與儀器
20 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軍隊指揮類1
21 軍隊指揮類2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學校有博士生導師139人,碩士生導師327人,其中有
 
中國科學院院士4名(專職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專職3人)。導師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達9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達60%以上,3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獲“求是獎”、中國青年科技獎、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9人次成為“863計劃”專家組成員,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50余人次被評為全國、全軍優秀教師和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3]
專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高俊[5]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鄔江興、許其鳳、王家耀[6-9]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軍事地圖制圖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王家耀)[10]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王家耀[11]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首要完成人(1人):羅興國[12]
“求是獎”獲得者(3人):魯國英、遊雄、金梁[12]
第七屆“鐘家慶數學獎”獲得者(1人):範淑琴[12]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呂誌軍、張水蓮[13]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學校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門國家精品課程,12門課程被評為軍隊優質課程、軍隊優秀網絡課程,1門河南省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4個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特色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密碼與信息安全、計算機與網絡工程、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等。[14]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信號分析與處理實驗教學中心[15]
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實驗中心[16-17]
國家精品課程(8門):大學英語(王德軍)、通信原理(胡捍英)、密碼學(金晨輝)、大地測量學基礎(呂誌平)、攝影測量學(張保明)、地圖學(江南)、現代測量學(郝向陽)、數字信號處理(吳瑛)[18]
軍隊優質課程(3門):大學英語(王德軍)、通信原理(胡捍英)、密碼學(金晨輝)[19-21]
河南省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地圖文化》(王家耀、王光霞、劉玉峰、李少梅、於建峰)[22]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4個):通信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大地測量學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攝影測量學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密碼學教學團隊[23-24]
教學成果
截止2014年,學校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軍隊級教學成果獎32項;11項成果獲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一等獎;公開出版教材200余部,16部教材被列為“十一五”項目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被教育部確定為全軍唯一的教學改革示範點;學校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創建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學科新體系”(第五屆、王家耀)、”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建設特色鮮明的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 (第六屆、鄔江興)[25-26]
學生獲獎
截止2014年,在校學員參加全國學科競賽獲得一等獎以上獎勵170余項;學員趙菁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學員謝康敏獲首屆全國青年世紀風采大賽金獎;畢業學員孟祥斌、武文斌被先後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孟祥斌被中央軍委授予“舍己救人模範軍官”榮譽稱號,武文斌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榮譽稱號。先後有5篇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篇論文獲提名獎,24篇論文入選全軍和河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6篇論文入選全軍和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