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201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是2003年4月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壹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地處華夏始祖炎帝故裏、周秦文化發祥地、中國西部工業重鎮、陜西省第二大城市——寶雞市。
 
學院有120年的辦學歷史,繼承了陜西鳳翔師範學校(1902年)、寶雞師範學校(1992年)、寶雞市衛生學校(1934年)、寶雞市中醫藥學校(1952年)、寶雞市工業學校(1964年)、寶雞市財經學校(1978年)、陜西省寶雞農業學校(1959年)等原市屬7所國家級、省部級重點中專的職教傳統,在省內率先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現為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省級文明校園、省級平安校園、省級園林式單位、中國職教就業百強院校。2019年度全市目標責任考核獲優秀等次,2020年在全國高職師範類排行榜中名列第壹。
 
學院位於寶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區,校區占地2300余畝,總建築面積73.8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1億元(含在建項目投資9.07億元);各類藏書175.5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09億元;設有14個黨政群部門、6個二級學院、6個教學輔助部門、1所附屬中專學校和1所二級甲等附屬醫院(寶雞第二人民醫院,創辦於1937年);教職工和醫務工作者1451人,其中專任教師728人,有正高職稱33人、副高職稱244人,有博士、碩士272人,雙師型教師458人;全日制在校生1.8萬人,開設三年制高職專業54個,涵蓋12個專業大類、33個專業類;現有國家級骨幹專業1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23個、省級壹流培育專業5個、省級骨幹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個、省級重點專業8個、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3門、省級優秀教材4部、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以上教學名師4名、市管拔尖人才和“三五人才工程”5人、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實訓基地6個。近三年來,教師榮獲省級各類教學競賽壹、二、三等獎19項,學生在全省技能大賽獲壹、二、三等獎132項,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在全省高職院校中處於領先水平。
 
學院秉承百年辦學優良傳統,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教融合的發展道路,大力弘揚“精誠致功,厚己達人”的大學精神,積極踐行“敦品尚能,學養日新”的校訓,努力培育“公誠勤毅”的校風、“崇德敬業,嚴謹執教”的教風、“勤奮博學,善思篤行”的學風,以“雙高型”高職院校建設為目標,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團隊建設、實訓條件建設、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
 
學院堅持內涵式與外延式發展並舉、職業化與特色化並重的發展道路。學院形成以醫藥衛生、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財經商貿、土木建築、生物與化工、教育與體育、農林牧漁、文化藝術等12個專業大類為主,融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與成人教育於壹體的辦學格局。校內各類實驗實訓場所83354平方米,有金工、汽車檢測與維修、電子、計算機、醫護醫藥、財會商務、農林畜牧、建築測繪、藝體訓練等實訓中心11個,各類實驗實訓室230多個,各類實踐基地350多個,被寶雞市政府列為中國西部職業教育綜合性實訓基地。
 
學院遵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積極推進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壹體”合作模式。與吉利汽車集團共建吉利汽車學院,與寶雞機床集團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等,先後與省內外150余家大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開設各類訂單班、定向班27個,建立大師工作室5個,基本實現開設專業校企合作項目全覆蓋,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就業創業平臺,實現了企業與人才的無縫對接。建院以來,為社會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8萬余名,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5%以上。招生擴大到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數量在陜西市屬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功能更加完備。投資10.8億(土建投資5.18億)的寶雞(國際)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將於2021年9月竣工;投資2.28億的圖書綜合樓將於2021年底前竣工;新建達人餐廳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投資1400萬的第十四屆全運會足球主賽場改造工程於2020年9月底竣工。新建學生公寓尚禮樓、尚品樓、尚能樓,新改造的文體中心、學術報告廳、崇文路操場等項目已經投入使用。學院已建成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實現WIFI全覆蓋,24小時無盲目區安全監控。
 
學院將立足寶雞,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積極打造壹批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特色專業,建設壹支高水平的雙師素質型教師隊伍,建成西部最大的區域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協同創新高地,優勢專業在省內保持領先地位,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努力向建設全國“雙高”高職院校的奮鬥目標邁進。